2024-11-20
原标题 | 强化三大体系 激发内生动力——江西省打造林长制升级版纪实
群山连绵,满目翠绿。打开江西画卷,罗霄、武夷、南岭等山脉蜿蜒曲折,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.35%,居全国第二位,森林面积1035.4万公顷。
近年来,江西省坚持以打造林长制升级版为目标,持续压实各级党政领导保护发展林业资源责任,强化林业资源网格化源头管理,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林长制,围绕“一变一单一环一码一提升”,强化“护绿”、全力“增绿”、科学“用绿”,不断激发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,为江西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不断夯实林长制责任体系
2023年4月25日—26日,首届林长制论坛在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举办,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江西省林长制改革给予充分肯定。
近年来,江西省高位推动林长制工作,由省委书记、省长分别担任省级总林长、副总林长,每年召开省级总林长会议、签发总林长令。市、县参照省级做法,同样设立总林长和副总林长,分别由同级党委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;分片区设立林长,由同级相关负责同志担任。乡级设立林长和副林长,林长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,第一副林长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。村级设立林长和副林长,分别由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担任。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林长责任区域分别以市、县(市、区)、乡镇(街道)、行政村(社区)、山头地块为单位划分。各级林长负责各自责任区域林业资源保护发展任务,下级林长对上级林长负责,上级林长对下级林长实行指导、监督和考核。统计显示,全省现有省级林长9人、市级林长90人、县级林长864人、乡级林长11544人、村级林长26764人。
“江西省以打造林长制升级版为抓手,加快建立党政同责、属地负责、部门协同、源头治理、全域覆盖的林业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,以林长制会议签发总林长令层层压实责任,山有人管,林有人护,责有人担,为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和林业强省建设,助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。”江西省林业局负责人说。
2023年8月,江西省林长办创新工作方式,在落实“三单一函”,即林业资源清单、重点问题清单、工作提示单和重大问题督办函的制度基础上,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,由省林长办直接向市级总林长函发总林长巡林清单,推动各级林长带着“问题”巡林、对照“清单”销号,切实提升林长巡林实效。各市、县(区)参照省级做法,逐级明确任务,层层落实责任,有力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。
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,江西省林长制实现了由“全面建立”向“全面见效”转变,切实以林长制促进了林长治。2023年,省、市、县三级林长共签发总林长令253次,开展巡林4523人次,全省提交林长责任区域森林资源清单1666份、问题清单1958份、林长工作提示单2491份、印发督办函1077份,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2782个。
持续健全林长制制度体系
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,素有“八山半水一分田,半分道路和庄园”之称,祖祖辈辈靠山吃山、砍树卖钱。
“以前为了生活只知道砍树,却不知道种树。久而久之,山秃了、地荒了、树没了,大雨把泥巴冲进河里,河水越来越浑,松鼠、野猪等动物无处藏身,越来越难见到。”村民张绪红回忆,“再后来,村民不断外出务工,村里人越来越少。”
在举步维艰的转型路口,长水村干部群众痛定思痛,决定调整发展方式。
2004年,长水村开始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。12.4万亩山林全部承包到户,426户村民户户都有林权证,村民“管好自家山,看好自家林”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,曾经的“砍树人”放下斧锯拿起了锄头,从造林到护林,再到营林,他们变身“护林人”。由此,“山定权、树定根、人定心”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传遍全国。
2017年,武宁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,构建起县、乡、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,长水村把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,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了,走出了山更青、权更活、民更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子。
现在的长水村出门见绿、处处是景,全村有12.4万亩山林,森林覆盖率高达93.7%。2023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。
2018年,在总结抚州市“山长制”和武宁县“林长制”成功经验基础上,江西省委、省政府出台《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》,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林长制。2021年,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完善林长制的实施方案》,推动林长制工作完善提升。2022年5月31日,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《江西省林长制条例》,进一步推动林长制实现从“有章可循”到“有法可依”,廓清各级林长之间、林长与林业部门及其他林长制协作单位之间的职责界限。2023年,发布全国首部林长制省级地方标准——《林长制工作规范》,对林长制组织、源头管理、制度保障、目标考核和智慧管理五大体系进行细化规范,指导和规范全省各级林长制工作,推动江西省林长制工作实现“有标可循”。修订《江西省林长制考核办法》,将林长制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、乡村振兴等考核考评内容,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地保护发展林业资源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“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,从以前的林业局单独管理到现在多部门联动,形成了由林长牵头负责、部门齐抓共管、社会各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。”江西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(省林长办公室)处长何齐发说。
目前,全省各地正以林长制为统领,不断创新“林长+”协作机制,推广“林长+基地(项目)”“林长+公安局长+检察长+法院院长”等经验做法,推动各部门合力守护绿水青山,加速转化成金山银山。全省已建立“林长+基地(项目)”1499个,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(市、区)已建立“林长+检察长”“林长+公安局长”机制。
着力完善林长制治理体系
“在林区,每个公民都要遵守防火规则……”天刚蒙蒙亮,抚州市临川区连城乡的护林员许银铨就出发巡山了。随身背着的小喇叭,循环播放着他用方言录制的护林宣传语。
“我负责的林地有1.5万亩。”许银铨指着不远处一座山头自豪地说,“这座山就是我管护的!”
抚州市将全市林业资源划成一个个网格,每一个网格对应相应的护林员和监管员。这是江西省实行林业资源网格化源头管理的一个缩影。
江西省以村级林长、监管员、护林员为主体,组建“一长两员”林业资源源头管理队伍,按照一名村级林长、一名监管员负责若干管护网格,一名护林员对应一个管护网格的原则,构建覆盖全域、边界清晰的“一长两员”源头网格化管护责任体系,全省林区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网格化全覆盖。
在全面实行林业资源网格化源头管理的基础上,江西省着力强化村级林长、监管员、护林员“一长两员”队伍建设,按照统一巡护职责、统一培训管理、统一考核奖惩、统一巡护着装、统一巡护装备要求,对护林员队伍实行统一规范管理,使护林员“一员”变“五员”,即林业法规宣传员、林业技术推广员、森林防火员、有害生物防疫员、野生动植物保护员。统计显示,全省现有护林员18526人、监管员4734人,2023年开展监管员、护林员业务培训达69673人次,有效提高护林员履职能力,全年总巡护里程达6035.37万公里。
如果说一张巡山令,是林长尽职的“责任书”,那么一个巡护终端,就是护林员履职的“好帮手”。
新余市分宜县年轻的护林员胡新华,管理的网格内有3个村庄、8496亩林地。胡新华一天的巡护工作是从点开手机上的赣林通App开始的。
几十公里外,分宜县林业局办公室的全域电子地图上,胡新华的位置变成了一个蓝色小点,技术人员潘容宇正认真地看着胡新华的巡视数据和轨迹。
“护林员的巡护终端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。”潘容宇说,“借助智能化的巡护终端,护林员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上报处理,每天巡护的记录也清晰可查。”
江西省建立并在全省应用集数字林长、护林员网格巡护、林长责任区域林业资源动态监测、林长制考核评价、林长制信息发布5个系统,“数字林长”与“赣林通”2个App和1个“赣林码上通”于一体的“521”林长制数字管理平台,促进数字化与林长制深度融合,以数字化驱动林长制创新升级。
2023年,全省护林员通过系统上报有效事件数共计74312件,事件处置率达99.04%,共设置“一长两员”公示牌14206个。根据2023年国家林草局下发的卫星遥感判读结果,全省林业资源违法面积、违法林木蓄积量比2018年分别下降了94.4%、94.5%,为加强林业资源保护、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全面实施林长制以来,江西省紧扣“林”这个保护发展主题,紧盯“长”这个目标责任主体,紧抓“制”这个政策制度保障,国家林草局通报江西省在全国2023年林长制督查考核工作中位列全国优秀等次;九江市和崇义县2023年林长制工作被国家林草局激励表扬。自2020年12月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,江西省连续3年在全国林长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省份,上饶市、抚州市林长制工作先后获国务院督查激励。
作为全国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的省份之一,江西在治理山水的同时,也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。江西省将进一步将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,为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和林业强省建设,助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。
(来源:中国绿色时报 张博文 钟南清)
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