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02
站在辽宁鞍山大孤山铁矿的观景台上,满目苍翠扑面而来。65岁的退休矿工李师傅指着眼前的林带感慨:“谁能想到,这儿以前是片连草都不长的碎石山?现在成了咱们的‘城市绿肺’。”
卫星遥感图记录着这片土地的生态之变——大孤山铁矿排土场从岩灰裸露变为葱茏林带。这场蜕变,得益于20年来孜孜不倦的科技创新和生态复垦,如今,这里已变身为绿意盎然的鞍钢矿业生态园,年固碳532.5吨,实现了由“碳源”向“碳汇”的历史性转变。
为了修复这块曾经的“伤疤”,尽快将大孤山铁矿恢复到露天开采前的原始地貌。鞍钢矿业采用尾砂胶结固化回填大孤山露天采坑,不仅能够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,还能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,有效减少尾矿库用地。
经过20年建设,昔日寸草不生的工业废墟,如今已经逆袭成花海芬芳、瓜果飘香的绿色生态园。
鞍钢矿业生态园鸟瞰图。受访者供图
鞍钢矿业生态园完成废弃排岩场修复79公顷,新增林地411公顷,种植树木360余万株。利用废弃排岩场打造的生态园设置了科普展示区、水果采摘区、蔬菜种植区、苗木培植区等4个展区,栽植20多个品种的绿化类和观赏类树种,开辟梨树园5公顷、李子园3公顷,园区负氧离子平均数值达5200以上。
每到周末,附近的市民都会来到这片曾经的“灰色疮疤”散步休闲。“孩子最喜欢来矿石科普区,既能亲近自然,又能学习知识。”带着孩子游玩的市民王女士说。
基于国家/国际标准核算体系的测算显示,生态园的年碳排放量约为100.7吨,年固碳量约532.5吨,已实现碳中和。当前生态园的植被碳储量为0.9万吨,整个大孤山植被碳储量为6.5万吨,为铁矿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碳交易基础。
大孤山的实践,成为辽宁统筹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系统治理的缩影。在营口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,一道由废弃渔船改造的“文化走廊”每日吸引上千市民观鸟亲海;在大连复州湾,消失多年的水鸟群再度盘旋于恢复通潮的水道。
渤海营口整治修复后。受访者供图
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2023年,辽宁省开始实施废弃矿山复绿新突破三年行动,截至2025年上半年,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3.2万亩,绿色矿山总量达417家。
如今,生态园开放一年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。这片曾经的矿区,正以崭新的面貌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。
(来源: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欧阳易佳 实习生陈欢对此文亦有贡献)
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发布